中国日报网:好男人www在线视频-一周艺术人物|卡塞尔文献展新任总监,王颖生、张建京推新展
回顾一周艺术人物,在德国,非裔美国艺术学者娜奥米·贝克威思获任第16届卡塞尔文献展艺术总监。
在上海,上海海派艺术馆推出“问道——王颖生作品展”,“采撷时光的微笑——吴宜恩迎新年油画精品展”在地处上海浦东的云间美术馆对外展出;上海芊荷艺术空间新展出了徐旭峰、牛鹏飞的作品;上海越婷惠美术馆邀请了谢立俭、庞茂琨、郭盈光等五位艺术家举办群展;李颜珣、王叔重等以“况味”为题的艺术对话在宝龙艺术中心对外展出。
在河南,画家张建京的“观尽致”水墨跨年展于洛阳观见美术馆开展。
德国|策展人娜奥米·贝克威思
担任第16届卡塞尔文献展艺术总监
12月18日,德国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与弗里德里希博物馆监事会宣布任命娜奥米·贝克威思(Naomi Beckwith)为第16届文献展艺术总监。
娜奥米·贝克威思
卡塞尔文献展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展览之一,于1955年由资深艺术历史学家、卡塞尔人阿诺德·博德(Arnold Bode)创立,每五年在德国卡塞尔市举办一次。从创立开始,文献展一直都走在艺术界前沿,不断颠覆和创新自我。如今卡塞尔文献奖与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和威尼斯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也被视为当代艺术的风向标。第16届文献展将于 2027年6月12日至9月19日在卡塞尔举行。
贝克威思目前担任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基金会副馆长兼詹妮弗·斯托克曼和大卫·斯托克曼首席策展人,负责监管收藏、展览、出版物、策展项目和档案,为古根海姆的国际附属博物馆网络提供战略指导。2024年,贝克威思荣获亚特兰大高艺术博物馆颁发的大卫·C·德里斯克尔非裔美国艺术与艺术史奖。
第15届文献展,弗里德里希博物馆门前立柱上是罗马尼亚艺术家丹・皮乔沃维奇的作品
在获任之际,贝克威思表示:“非常惊喜能够被选为第16届卡塞尔文献展的艺术总监,是我一生的荣幸。文献展既属于卡塞尔,也属于全世界,它既是一个不断与历史对话的机构,也是当下艺术与文化发展的晴雨表。我也很兴奋能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艺术盛会中分享我的研究和想法,每一次展览对我来说都是与艺术家之间深入的合作实践,所以这次也不会有什么意外。”
上海|艺术家王颖生
“问道”集中呈现百余件工笔重彩等作品
12月20日,上海海派艺术馆推出“问道——王颖生作品展”,集中呈现了艺术家王颖生百余件工笔重彩、水墨教学中的写生与考察写生及创作,囊括工笔、水墨、白描以及装置等多种形式,是对其近三十年执教生涯与艺术探索之路的系统回顾。
王颖生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艺术家”,他在传统重彩壁画领域投入颇多,且在国家重大美术创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1995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2013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修复学院院长,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
龟兹之眼·一,240cmx120cm,2024,纸本水墨
大学·蔡元培先生像,200cmx128cm,纸本水墨,2002
展出作品中,《龟兹之眼》以其宏大的尺幅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艺术家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现代艺术形式的探索。《大学·胡适先生像》《大学·蔡元培先生像》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墨色,生动再现了两位文化巨人的风采与精神。
艺术家王颖生(左(与海派艺术馆执行馆长张建华(右)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主题创作艺术委员会主任徐里等在展览开幕式上先后致辞;海派艺术馆执行馆长张建华代表艺术馆接收艺术家捐赠作品。(宗和)
上海|画家吴宜恩
“采撷时光的微笑油画精品展”亮相浦东
近日,由首都博物馆画院,文化旅游部民族文化研究院,中国自然之声油画艺术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吴宜恩美术馆,上海云间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采撷时光的微笑——吴宜恩迎新年油画精品展”在地处浦东陆家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29层的云间美术馆对外展出。
据悉,有着军旅生涯的著名油画家吴宜恩,1956年出生于上海,1974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1990年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师从于知名油画家靳尚谊先生。是原首都博物馆画院院长,联合国和平大使,文化旅游部民族文化研究院院长,他的作品画风纯朴,多以江南水乡、藏民生活风情以及母子系列为主要创作题材。展览共展出吴宜恩20年创作的20多幅油画作品,围绕江南地区美景而创作。
吴宜恩
吴宜恩江南水乡油画
靳尚谊、陈逸飞都曾称赞吴宜恩笔下的的江南水乡,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收藏。《长城》作为至今唯一的现代油画被首都博物馆纳入文物收藏。当天同时启动了“吴宜恩艺术基金”。
“地处上海中心的云间美术馆是中国高度最高的美术馆,一直秉承‘海纳百川’的精神和理念。”上海云间美术馆馆长徐迪旻博士说。((文/陈晓明)
上海|画家徐旭峰、牛鹏飞
“对话·骈芳”以工笔设色呈现不同创作理念
12月22日,上海芊荷艺术空间举办展览“徐旭峰 牛鹏飞:对话·骈芳”。该展呈现了两位艺术家的30余幅画作。徐旭峰与牛鹏飞先见到了各自的作品才彼此相识,他们的作品都以工笔设色为主,却呈现出两种并不相同的创作理念。
展览现场
徐旭峰笔下的世界就是重构的虚幻之境,他笔下的小人儿没有明确的五官,可以假想为众生中的每一个你我他。他的每一幅作品场景都源自于他学习游历的见闻,观看他的作品就像穿梭游戏在古今中外各种场域之间。
徐旭峰《舞会》
牛鹏飞展出的作品以“铺殿花”为主,这是他在读博阶段论文研究与绘画实践相结合的课题。文献记载的“铺殿花”,是古代宫廷的一种装饰画,极尽雍容华贵的庙堂气象。牛鹏飞在创作时延续了这些古典图像,构图满密、形象繁杂、色彩丰富,与常见的简约空灵的折枝花完全不同。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多种花木的穿插组合,复杂的色层、色相与点线面相互协调,形成直观视觉感受上的繁花盛景。
牛鹏飞《满庭芳》
这次展览名为“对话”即徐旭峰与牛鹏飞的日常交流状态。在这个讯息互通的时代,两位艺术家虽身隔千里,处在不同的地域中,网络却消解着两人的距离,因此,他们的作品既呈现出不同的画面形态,却也突显着相近感受。(文/黄松)
河南|画家张建京
“观尽致”水墨跨年展开幕
12月21日,“观尽致”水墨跨年展在洛阳观见美术馆开幕。
张建京
张建京,现任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洛阳美术馆(洛阳画院)馆长。张建京幼时随父母来到洛阳,算是洛阳的“移民二代”。他对洛阳这座千年名城,有着深切的热爱和理解。他以一位画家特有的敏锐,纵横挥洒,状尽洛阳及周边的风烟景物,荦荦三十余幅,山水、草木、花卉、龙门,洋洋大观,为河洛传神写照。
张建京作品·水石相抟
76cm×70cm,2024
张建京他早年即以山水名世,其纯水墨作品,尤见传统笔墨功力。这两年,则更上层楼,纯色彩出之。或绿或朱,或蓝或褐,秀逸灵动中透出现代绘画的特质。
张建京作品·秀璧烟合
76cm×70cm,2024
他的作品,每幅纯以单色点染,或水墨,或色彩,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空气的湿润跃然纸上。其书法功底颇深,自小跟着父亲临池习字,诸体兼善,更以书法入画,相得益彰。在画家的笔下,洛阳春色,瀍水故地,古城新姿,旖旎风华,观之令人陶醉。展览持续至2025年3月21日。
上海丨艺术家谢立俭、庞茂琨等
讲述女性意识的现代性转型
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新女性”以现代化的姿态大胆展望未来, 成为一种从“我”出发的理性文明。近日,越婷惠美术馆YTHART Museum呈现开馆展“‘我’——她意识的转变”,展现谢立俭、庞茂琨、郭盈光、黎雨诗、蔡雅玲五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共同探讨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当下的觉知与转变。
郭盈光(左)黎雨诗(中)蔡雅玲(右)
谢立俭(左)庞茂琨(右)
展览通过五个单元主题:“神女的凝视”“现代主义之下”“窥镜”“诗性的重构”“下楼梯的人”,展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转变。
谢立俭《郭熙山水·菊香》
其中,“神女的凝视”通过引用东西方的女性典范形象,深入探讨女性作为“纯洁、无私、道德楷模”的身份背后的张力。在这一板块中,艺术家谢立俭以其细腻的笔触,呈现了“典雅”与“端庄”的东方女性形象,也呈现了女性的外在温婉与内在力量的结合,隐喻了她们在社会期望与个人渴望之间的微妙张力。
庞茂琨《随笔之六》
第二章“现代主义之下”聚焦现代主义精神推动下新时代女性力量的构建历程。写实艺术家庞茂琨的女性肖像系列,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展现了一张张自信从容、怡然自得的女性面孔,象征女性在现代社会中超越传统束缚、追求平等与自我认知的过程。他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外在形象,更通过松弛的笔调和独特的视角揭示女性内在的从容与犹疑,捕捉她们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文化矛盾以及对自我定位的探索。展览第三章“窥镜”从女性主体的视角出发,反思当代文化、社会和价值观。艺术家郭盈光的创作深刻探讨了女性在身份认知中的挣扎与反思,展现了女性如何在自我觉醒过程中唤醒自主选择的意识。其装置作品《你说你喜欢白》《螺丝在拧紧》《顺从的幸福》及《38 俱乐部》等,都是通过艺术家的个人经验,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挣扎、反思与审视具象化。第四章“诗性的重构”呈现了摄影艺术家黎雨诗的“重构艺术史”系列,艺术家通过“性别倒置”的方式,解构并重构传统艺术史。她以性别视角的反转,重新思考当代女性如何在历史、文化与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与质疑性别认知与社会角色的关系,进而重新定义自我。
蔡雅玲《花-新生》
最后一章“下楼梯的人”通过80后艺术家蔡雅玲的个人实践及其代表作品串联起整个章节的叙事,展现了女性独有的痛苦与力量、坚韧与脆弱,以及母性作为自我延伸的特质。馆长张目蕾说,“女性对自我认知的建立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从‘阁楼’中走出去的勇气和行动,远比高处的呐喊更为重要。越婷惠美术馆希望借由开馆展,为公众提供‘她’意识的转变历程。”展览将展至2025年3月8日。(整理/陆林汉)
上海丨李颜珣、王叔重、杨勇
以“况味”为纽带的艺术对话
12月21日,李颜珣、王叔重、杨勇作品展“况味”在上海宝龙艺术中心开幕。该展览呈现三位艺术家的绢本、纸本、画布、陶瓷等作品80余件,作品形式含绘画、雕塑、器皿、金石等。
李颜珣《黛云1号》
李颜珣,1983年生于中国广东潮州,当代陶瓷艺术家,其作品以陶瓷为本位,通过丰富多变的材料和工艺手段,将山水、空间、图像等元素融入作品中,形成了包括图像、造型、雕塑和装置等多品类的艺术表现形式。
王叔重《藏地山脉》
王叔重,1987年出生于安徽灵璧县,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在此次展览中,王叔重将古典的山水情怀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再运用综合材料和自由涂写等创新技法,创作出了一系列既蕴含古意又不失时代感的作品。
杨勇《夜未央》
杨勇,1979年生于江苏泰兴,毕业于中国油画院,职业画家,现居南京。展览中,杨勇呈现了在天台山写生时所创作的28米巨幅油画长卷。他将西方油画的浓郁色彩与笔触,转化为东方水墨般的意境表达。其作品连接着不同的文化与艺术传统,引领观众在东西方文化中发现艺术的无限可能。
三位艺术家,虽媒介各异,却皆以“况味”为纽带,展现了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与追求,构建了一个充满现代感与东西方韵味的艺术空间。(整理/陆林汉)
上海|艺术家曹象
个展“久视不识”,玩味日常里的异质观感
12月21日,“曹象:久视不识”在SNAP(四川中路294号2楼)开幕,展览选取艺术家投身绘画至今“界面”“未知感”等系列中或截取事物局部、或框限城市场景的22件画作以及两本实验性的手绘“假画册”,呈现他的绘画探索进程,并邀请观者体会面对其画作时的“久视不识”。曹象,1995年生于南京,现生活工作于深圳和上海,硕士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架上绘画方向。他以绘画玩味日常里的异质观感,从一种游离的视角挖掘生活景象背后的未知体验,并将视觉表象提炼、抽象化。
“久视不识”出自明代吕坤的《呻吟语》,原句为:“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知;过思者,迷正应。”本被用来批驳久视、注视的行为会妨碍人对事物的认知,但这些现象也可以有别的解读路径。
曹象《节假日》
策展人顾灵以此为题,认为曹象的绘画,有如对细微日常的观察笔记,以看似写实、却又抽象的构图与光影,把平凡甚至单调的事物陌生化,玩味其异质的观感,并形成冷感、平静的省读空间。展览开幕当日,曹象、顾灵与多年从事绘画实践与教学的陶轶、写作者袁璟举行圆桌对谈。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月24日。(文/黄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