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2024年,中小券商股权市场交易进入活跃期,多家券商的股东选择以“清仓”方式出让手中持有的股权。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近年证券业密集的股权变动中,至少涉及近20家券商,包括恒泰证券、长江证券、东北证券、华福证券、东莞证券、锦龙股份、中山证券等。
中小券商股权流转加速的背后,是行业竞争的加剧和生存空间的挤压。近年来,随着大型券商在资本实力、技术优势、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不断增强,中小券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
有券商非银分析师对界面新闻点评称,“在鼓励并购重组的政策环境下,非金融主业企业通过出售其持有的证券公司股份,不仅可以改善资产配置,还能为大型券商提供并购机会。此举促进了专业金融机构的并购重组和管理,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券商股权密集变更
2024年,中小券商股权加速变更。
11月25日晚,锦龙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清仓”转让所持有的中山证券67.78%股权,本次交易已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预挂牌。同时,锦龙股份旗下另一证券子公司东莞证券也在出售中,已发布《重大资产出售报告书》。11月26日至28日,锦龙股份股价连续3日涨停。
外资的不断加码也使得股权市场流转提速。11月26日,北京国资公司于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所持瑞银证券33%股权,转让底价为15.37亿元。
同时,在公开拍卖平台上也经常能看到中小券商的“身影”。世纪证券0.1522%的股权于12月9日在公开拍卖平台进行二次拍卖,起拍价为625万元;10月31日,高力控股公司持有的800万股东海证券股份在公开拍卖平台进行拍卖,不过最终流拍,无人出价。
此外,公开信息显示,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拟出售中天证券21.35%的股权;深圳银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通过公开挂牌、协议转让等方式出售东亚前海证券26.10%的股权;大连港投融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挂牌转让大通证券15.42%的股权。
多家券商研报指出,中小券商股权流转加速与政策面的支持密不可分。监管部门鼓励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做优做强,行业政策的倾斜使得股权流转活动愈加活跃。
例如,11月7日,西部证券发布公告称,计划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国融证券64.5961%的股份。9月,国信证券披露,拟发行股份购买万和证券合计96.08%股份。交易完成后,万和证券将成为国信证券控股子公司。
3月29日,浙商证券公告称,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30亿元受让国都证券19.15%股权,受让成功后浙商证券将成为国都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同一天,长江证券也公告称,湖北国资旗下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非公开转让方式受让湖北能源和三峡资本所持长江证券全部8.63亿股股份,占总股本15.6%。待本次转让经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并完成股份过户后,湖北省国资成为长江证券第一大股东。
业内人士看来,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一些中小型券商因盈利不足,促使股东进行资源重组。同时,券商行业的并购与重组趋势升温,这进一步促进了中小券商股权的流动。
行业分化促使地方国资换仓
上述从业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券商股权交易的买方主要是券商和地方国资。例如,浙商证券收购国都证券,旨在强资源整合,提高竞争力。地方国资收购的情况有两个方面:一是接盘民营企业手中的中小券商股权,二是国资产业参控股的券商股权被转让给当地其他国资平台,这一动作主要是因为中央及地方国资企业聚焦主业的政策引导。”
2023年1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在扩大会议上强调央企开展金融业务的目的是探索实现产融结合,要坚持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对产业集团下属的金融业务要清理退出一批、优化整合一批、有序发展一批。
华创证券金融团队对此分析称,国资产业集团参控股的券商股权变更可能会是未来一段时间证券行业的重要变化。由于国资委央企参控股的券商多是由股东担任公司实控人,考虑到券商本身具备较强的金融工具性,出现股权变更的难度相对较大,而地方国资产业参控券商,多数与华福证券、东北证券等有一定的相似性,不排除股权划转至地方国资的可能性。
据该团队统计,目前地方国资参股的券商包括:东方证券(股东包括申能集团、上海烟草集团),中泰证券(股东包括山东能源集团、山东钢铁集团),浙商证券(股东为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财达证券(股东为唐山钢铁集团),开源证券(股东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上海证券(股东为百联集团),以及渤海证券(股东为天津泰达投资控股)。
“行业分化加剧,中小券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在头部券商的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下,中小券商需要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寻求突破,以实现业务多元化和区域布局优化。”中航证券非银分析师薄晓旭表示。
华创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徐康认为,近十年出风险的券商,多是因为产业股东主业出问题后产生风险,进而影响到券商。产业股东出售中小券商股权,有助于提升展业稳健性,也能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
打造一流投行已在路上
打造一流投资银行已成为众多券商的战略重点。
3月15日,监管明确发布打造一流投行的“路线图”,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做优做强,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
3月27日,在中信证券业绩说明会上,公司总经理杨明辉在介绍中信证券如何理解和践行一流投行建设。在回应中信证券如何落实“严监严管”相关监管要求时,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表示,监管机构的系列政策是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走好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中信证券将切实落实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全面对标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要求,提升发展质量,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023年报中,中金公司提出的战略愿景也包括,推动公司加快做强做优、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资银行。
“国内券商与国际顶尖投行如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杨明辉指出,“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包括:一是规模体量与国际一流投行差距大;二是国际业务占比较低,国际化竞争力依然不足,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配置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三是资产负债经营能力受限,抗周期波动能力不够强;四是人才队伍结构性问题突出,信息技术水平与发展需要有差距。”
东吴证券联席所长、非银分析师则孙婷认为,“国内券商过去主要通过内生增长逐渐扩大规模,未来在监管的指引下,业内的并购可能会增多,行业内的资源整合或将成为券商快速提升规模与综合实力的又一重要方式。大型券商通过并购进一步补齐短板,巩固优势,中小券商通过外延并购有望弯道超车,快速做大,实现规模效应和业务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