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网旅游:秋霞高清观看-科技创业者如何少“踩雷”?高校可教授更多“避坑”经验
科创企业九死一生,要想发展得好,技术是底气。但作为创业者,无论曾经是科学家、技术带头人还是大厂高管,只有具备足够的管理“软实力”,才能从专业人才向企业家身份转换,带领科创企业实现“从10到100”的进一步发展。
在管理方面,高校如何为科创企业发展加速,创业者需要高校提供怎样的实际支持?11月12日、20日,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调研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加速中心(以下简称“复旦管院加速中心”)、上海亿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氢科技”)后发现,高校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的智力支持与资源链接要更落地、更有针对性,帮企业发展提前“避坑”。
科创人才技术、管理都要懂
赵冠雷是亿氢科技副总经理,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曾在院士课题组相关的产学研企业工作,然后来到现在的企业。亿氢科技成立于2019年,专业从事膜电极产品的研发、制造和相关服务,目前规模约60人。与连续创业者不同,由于赵冠雷一直专注在技术层面,难以兼顾管理方面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其实,相比技术,企业管理问题同样不可忽视。比如,如果初创企业没有提前做好股权架构,后续就可能因利益分成留不住人,如果对初创企业估值太高、团队股份较少,就可能导致融资困难,股东太多、太杂也是问题……创业者需要从企业创建之初就做好规划,否则边做边学犯错成本较高。“等企业规模大了,无论是被收购还是准备上市,可能会暴露一些管理问题,这都可能会成为雷区。”赵冠雷谈到。
因此,对纯技术背景出身的科创企业创业者来说,他们需要系统学习相关管理知识,在创业前期就予以规划考虑,并交给专业人士去执行落地。否则,企业未来发展不仅可能会走弯路,还存在一定风险。比如,创业者需要学习了解关于股权架构、融资估值、市场宣传等内容,甚至还需要具体到财务、风控、“专精特新”企业申请等方面。
科创企业如何获得这些管理知识?一般来说,孵化器可为入孵企业提供类似服务,而高校也利用学科优势,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比如,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加速中心在7至8个月内,为有一定发展基础、规模的企业在管理方面“加速”,帮助其快速成长、市场化。
具体来说,一是基于管理学科特点,专门研发适合科创企业的课程,并融入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增强创业者的“软实力”;二是培养包括企业创始人、中高管在内的管理人才,帮企业打造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团队;三是在短期内,帮助科创企业取得商业进展,如产品发布、市场拓展、融资、团队建设、IPO辅导等,同时规避发展中可能的风险。
与此同时,复旦管院加速中心还帮企业拓展上下游资源,链接产业生态。因为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科创企业创业者,比较了解战略方向、资源整合、市场需求,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加速创新企业的孵化。“我们希望将人、知识、思想汇集在同一个空间,让拥有不同学科、想象力的人相互碰撞。” 复旦管院加速中心负责人岑岺说。
比如,在科创企业家营,赵冠雷就在自己专攻的氢能领域外,结识了来自无人机、人工智能领域的另外两位创业者。三人一拍即合,瞄准低空经济的创新机会,跨界整合各自领域的资源,准备合作“智能飞行机器人”项目。
培养科创人才管理能力尚需探索
知识、社群、网络、资源……高校通过为处于快速发展期的科创企业,搭建“加速”平台,不仅给予智力支持,还打通不同产业,让人才在平台中产生交集和互动,构建科创赋能生态。
目前,除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其他商学院也在积极培养科创人才。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融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工学、生命科学、管理学等学科优势,设计具有实战导向的新型教育培养模式、跨界融合的新型课程体系;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开设科创MBA方向,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然而,如何获得科创企业创业者的认同,让他们尽早意识到管理和技术一样重要,并不容易。有的先进技术离市场与收益都很远,不具备商业化能力。要想经营一家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造价值,带来社会效益。因此,科创人才不仅要有科研能力,还要有创业能力、创新能力。
要想让科创企业创业者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关键在于让他们通过高校“加速”收获更多利于实际业务发展的知识、能力、认知及资源。因此,高校在帮企业“加速”成长过程中,还需更懂科创企业,培养科创人才需更有针对性、更落地。
首先,随着科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技术创业者希望通过专业的学习,提前避开创业路上可能存在的“坑”。因此,高校在培养科创人才时,一是课程内容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最好是基于创业的实战经历和管理经验;二是教学案例也不能仅局限于大企业,而是应该更有针对性,关注中小微企业。
创业的成功经验难以复制,但踩过的“坑”却能决定成败与否。“高校老师需要亲自入局,只有从头到尾亲自跟一遍创业,才知道科创企业发展应避开哪些坑,给创业者们上好管理课。”赵冠雷建议道。
其次,科创企业不仅希望从高校收获知识,也希望高校更好发挥平台作用,既能推动行业交流,也能促进投融资对接。高校在搭建平台时,既要专业中立也要融合多元。比如,路演需聚焦细分产业赛道,才有利于帮企业精准对接投融资需求,而通过一些涵盖不同科创领域的活动,则能为创业者创造更多跨界创新的可能性。
在产学研合作中,除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学科如何发挥优势赋能科创企业的创业者?这一模式还需高校进一步探索与创新,不仅需要在教学层面弥补企业发展的管理短板,也要发挥高校的平台和背书作用,帮助企业链接融资资源,加速科创企业发展。要想提升科创人才的管理能力,不仅需要逐渐培育市场认知,让更多创业者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也需要高校教育离科创企业更近些,让学科理论和实战经验结合更紧密。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